時代召喚擔當,重任賦予青年。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、民族復興偉業,青年大有可為。青年干部投身偉大事業,既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,也需應對復雜環境、實踐本領恐慌、“硬骨頭”攻堅等一系列現實挑戰。
如何直面挑戰?又如何闖過挑戰?作為黨和國家事業的生力軍,青年干部要在一線學習實踐的熔爐中淬煉過硬本領,涵養孜孜以求的學習心力、堅定不移的政治定力、銳意開拓的進取動力,奮力書寫挺膺擔當的青春篇章。
基層是最好的課堂,也是檢驗學習成色的“試金石”。書本的理論知識如何在千頭萬緒的基層工作中落地生根?答案是涵養學習心力。這種心力體現在堅持學習黨的創新理論和各項方針政策上,要求青年干部以千淘萬漉的韌勁深挖思想富礦,在學思踐悟中推動理論學習往實里走,向內筑基、綿綿用力,將鉆研學習的所思所獲用于工作一線的探索與實踐;也體現在“下沉”的深度和“轉化”的效能上,要求青年干部沉到一線去調查、去實踐、去鉆研,在田間地頭、社區小巷、工廠車間尋答案、覓真知,再將所學所悟精準轉化為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案。焦裕祿在河南蘭考工作期間,經常會在下鄉的村里“蹲點”,將鉆研所獲轉化為治理“三害”的具體方案,找到了“翻淤壓沙”的治沙辦法,生動詮釋了如何在理論與實踐的交融中學習真知。青年干部要涵養學習心力,必須經受一線實踐的反復錘煉與驗證,要能沉下去、鉆進去、學出來,最終落點在解決真問題、服務真發展上。
方向明,則步履堅。基層直面社會百態,青年干部必須涵養堅如磐石的政治定力,在風浪面前保持政治清醒、站穩政治立場、把好政治方向。越是關鍵時刻,越見政治定力。這種定力體現在對黨忠誠、對人民負責的覺悟中,體現在對“國之大者”的深刻領悟和堅決執行上。只有在關鍵時刻看得清、站得穩、把得住,才能在大風大浪中展現出“風雨不動安如山”的堅定信念,確保在危急時刻不偏離正確方向。
面對產業升級、社區治理等難題,青年基層干部要涵養“不待揚鞭自奮蹄”的進取動力,勇當“向上架梁”的攀登者,用“咬定青山不放松”的執著勁頭破解發展桎梏,以“闖”的膽識鍛造治理新優勢,用“創”的銳氣激揚進取新動能。要涵養銳意開拓的進取動力,挺膺擔當、攻堅克難,在工程項目建設中勇當尖兵,在鄉村全面振興前沿爭當闖將,在基層治理一線厚植家國情懷。
深厚的學習心力是基礎,為干事創業提供方法和工具;堅定的政治定力是關鍵,確保航向不偏、立場不移;澎湃的進取動力是引擎,讓青年不斷向前、勇于突破。三者交融并濟,青年干部方能底氣十足、步伐穩健地在基層廣闊天地施展才干,在風雨洗禮中逐步成長為堪當時代重任的棟梁之才。
